首页  青大首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教学科研  学生工作  作品展示  服务地方 
教学科研
 本科生教学 
 研究生教学 
 人文社科 
本科生教学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本科生教学>正文
特色名校建设专业—绘画
06-23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1. 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成效的日益凸显,基于物质基础的精神追索也日渐成为了人们的需求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品收藏发展势头迅猛, 2005年以来急剧升温,艺术品收藏的产业化链条已经形成,绘画作品作为艺术品的重要构成,也得到了广大藏家的青睐,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中国藏家的实力更加凸显,据苏富比拍卖行统计2012年全球市场绘画作品成交价的前十名都是中国画家的作品,随着更多画廊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越来越多的绘画作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市场对于高级绘画人才需求的增长不言而喻,北京宋庄、深圳版画村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文化现象了。

随着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出台,国内的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除了绘画行业内部需求以外,各个设计行业对于具有扎实绘画功底的手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国内持续的艺术考试热潮也催生了众多的社会培训机构,绘画专业的发展也将为其提供更多的优势师资。

2. 专业定位

社会需求的高涨必然推动绘画专业的发展,各大院校或纷纷开设绘画类专业教学,或加大了对于原有绘画类专业的建设力度,成果斐然,拥有美术类专业的院校已由上世纪的不足10所增至目前百余所。2001年,青岛大学开始绘画专业本科教学,经过多年探索发展,绘画专业的特色业已建立,且已在社会上享有一定声誉,并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其中,作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首批重点学科之一的水彩画专业方向,更是凭借着鲜明的特色与地缘优势,在全省高校本领域中处于学术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以水彩画方向作为支柱,油画、版画、中国画等各方向的教学与创作亦各具特色,呈现出互动共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始终名列前茅。但是与国内专业美术院校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专业基础与特色优势

1. 专业基础雄厚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是在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美术系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山东省最早的美术院系之一,1980年即开始艺术专业本科教学,2000年获批设计艺术学硕士点,是山东省第一个设计艺术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美术学硕士点,2005年绘画专业被省文化厅批准为山东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2009年以水彩画和油画方向为重点的美术专业成为全国第二批艺术硕士授权点,2010年绘画专业获批青岛大学特色专业,2011年美术学成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并成功获批十二五规划省级重点学科,凭籍于青岛文化名城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和人才优势,经过多年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积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专业教学与创作体系。

2. 师资队伍优良

本专业拥有在创作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优异成果的学术团队,现有专业教师26人,生师比为9∶1,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4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全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美术创作突出贡献奖2人,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带头人1人,山东省文化系统“德艺双馨”艺术家2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有2人系欧洲著名艺术学院毕业,具有国际留学背景。团队构成合理,成果丰硕,在全国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3. 科研成果丰硕

专业带头人王绍波教授,3次荣获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在美术界享有盛誉。其水彩画作品《秋》、《酥油茶》蝉联第四届、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金奖。作品《渔歌》在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五年一届、规模最大、最具学术性、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大展“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荣获金奖,实现了山东省自建国55年来在国家级最高层次美术作品展中金奖零的突破。主持《当代中国水彩画创作实践与教学研究》获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专业教学团队承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2项,主持省级课题11项;在全国美展及单项展中,共获金奖6项,银奖2项,铜奖8项,优秀奖18项;160余件作品入编《新中国美术五十年》等国家级大型经典画册;出版专著及个人画集17部,编写教材9部,在《美术观察》、《中国水彩》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30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外十余家美术机构收藏。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实验设备尚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美术学院目前的实验设备都是十几年前购置的,无法满足目前专业教学的需要,由于绘画设备专业性强,国内经销此类设备的厂商少,至今尚未能更新,老设备又经常需要维修,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需求。

2.美术馆、作品陈列室亟待解决。青岛大学美术作品展示展览厅经过十几年的使用,已经陈旧不堪,与高水平美术学院建设实不相衬,也使学院在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展览承办问题上捉襟见肘。高标准的美术作品陈列室的缺失,直接限制了学院对一些名家的作品收藏,也不利于大学文化积淀。

3.名家作品及学生作品收藏经费缺乏。由于财务上的种种条件限制,学院内部虽有作品收藏机制,但无奈经费难以到位,致使目前学院本科教学作品临摹只能使用印刷品,限制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高学历人才匮乏。尽管绘画专业目前生师比已经达到规定比例,但是教师队伍中以学士、硕士为主,博士的缺乏已经成为学科专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依托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美术学“十二五”规划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青岛水彩研究所等人才培养平台,凭借青岛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平台及特有的文化名城的历史底蕴,围绕水彩画特色优势方向,加大绘画专业建设力度,专业排名在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2013年本科专业排名等级的基础上由B+提升为A,将绘画专业建成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的美术学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拔尖创新型绘画相关专业人才,服务于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

(二)具体建设目标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专业调研与社会需求分析,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优化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将强化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建设期内通过校内专业评估。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成立水溶性绘画创新班,实施名师大讲堂、引入名师工作室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型绘画人才,建设校级绘画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优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把绘画创作贯穿教学始终,加强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核心课程精品化建设,争取8门核心课程全部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水平,在此基础上建成4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2门双语示范课程。

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改革项目立项3项;考试方式改革课程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充实教学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给精品课程等建设项目以有效的文献资源支撑,每年投入5万元购买中外文经典图书资料,订阅核心专业期刊6种,购买专业大型史料专辑2套。立项建设优质教材3部,争取省级优秀教材1部。加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建设,立项建设13门网络课程,实现精品课程网络化。

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实训项目管理制度及实验教学评价体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达到80%,新增教学实习基地8个。加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项目,每年申报8项,积极参加山东省美术师生基本功大赛和山东省美术师生美术作品大赛,争取更好的成绩。

2. 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培养、兼聘、特聘等并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博士4人。稳步推进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积极引进校外优势资源,选派4名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访学,同时选聘国内外知名美术家5~10人作为客座教授。

进一步完善内部岗位设置、聘用和分配办法;形成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制定教师分类管理办法,制定岗位最低工作量标准,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各类岗位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确保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建设期内,选派3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访学,5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知名高校进行访学,4人赴国外参加学术交流。每年选拔2名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项目资助,培育校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培育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校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

3. 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搭建作办学平台,成立合作办学理事会,加强合作办学单位建设,与1个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稳固合作关系。争取建成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合作创新平台,争取地方政府或行业(企业)支持项目1项,为社会培训绘画人才300人;提高科研服务教学水平,合作共建水溶性材料研究所,为本科生提供开放的科研平台,每年开设1个创新型实验,主办一种水溶性材料研究专业杂志,举办4场学术讲座,开设一门“专业科研专题”选修课,培育青年教师科研项目3项。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每年鼓励2名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4.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筹建美术作品临摹工作室,收藏师生美术作品每年不少于20件,加深专业历史积淀,购入绘画大师原作或高仿作品10幅以上,以供学生临摹,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购入专业设备,升级改造现有实验教学设备,建设与完善美术学院艺术中心。

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编写《山东水彩画编年史》1部,举办2次以青岛为题材的大型美术创作活动,出版大型画册及报刊、电视台宣传,并举行研讨会及大型文化交流会各1次,将水彩画打造成青岛城市文化名片,为城市文化发展服务。拍摄制作中国水彩画名家访谈纪实片1部,为中国水彩画发展繁荣保存重要史料。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宣传推广青岛绘画艺术,繁荣城市文化产业,形成社会服务长效机制。

6. 其他

(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与国外1所美术院校合作,每年互派留学生。每年聘请外教1人,引进国外优秀课程2门,鼓励6名年轻教师参加外语培训,以便能承担该课程。

(2)积极参与生源质量提高工程,建设并管理优秀生源基地省内外各1个,提高生源质量;实施就业市场拓展计划,建设就业创业实习基地10个,每年召开2场以上专场招聘会;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机制,培训3名就业指导师。

(3)体制机制建设。搭建学院合作办学平台,成立合作办学理事会,与一个企业签订协议,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完善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完善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上报制度和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编制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完善专业学术委员会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师培养管理及考核激励制度。完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

四、预期效益

“笔墨随时代”,一个时代的艺术必然、也必须反映一个时代的典型精神。预计三年建设期内,通过整合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基础条件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本专业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得到全面提升,更好的适应当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从而将青岛打造成国际水彩艺术中心,为青岛这一国际化都市再树一文化品牌。

1. 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实施绘画专业创新实验班、名师大讲堂、课题式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文化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绘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2. 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得到改善

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师资队伍学历层次的不断提升,为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提高了学科专业建设的的层次和水平,为“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及美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夯实基础。

3. 专业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

积极推动校地对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引入社会优势资源,将有效弥补学校资源的单一性,丰富教学手段,提供更加充足的科研项目和资金,有利于打造更加强势的科研实体,为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实验实训条件明显改善

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保障了教学更好的进行,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为学校的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做出贡献,提升学校的文化品质。

5. 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打造成国际化水彩艺术中心,不仅为青岛市树立一个文化名片,也将有力推动山东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立体宣传,提高群众对绘画艺术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带动地区文化消费,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版权所有:青岛大学美术学院